《根津美術館》寂靜之中,喧囂之外 / 東京表參道
來發一篇東京賞櫻的小品文。
通常,
我們每去一地旅行
都會去一間美術館
或博物館,看一個展覽。
這是行之有年的Principle,
也是老婆大人J和我的約定。
因為老婆大人J很愛逛美術館
而我通常只是個走馬看花之徒;
當個中年相機男拍拍照片而已。
根據經驗,去看一些
不同地方的美術館或博物館,
真的會讓旅行豐富而變得不同;
若是遇到不錯的展覽
也會覺得值回機票錢;
我和老婆大人J
或許已將全世界的美術館或博物館
全都逛過一遍當作人生的Objective
但這也僅只是“也許”,
如果有那個時間、精力和閒錢的話。
這次東京賞櫻行當然也不例外,
賞櫻行程雖然滿檔,時間緊湊;
卻硬是特別擠出了一點空閒。
東京是個很好逛美術館的地方
美術館、博物館差不多和
百貨公司一樣多;
若事前勤作功課,多作準備
搞不好還能看到不錯的展呢。
只可惜,這次梵谷老大位在
《東京都美術館》的展
早早已於一月中旬就結束;
賞櫻之行沒能遇上
只能期待下次再相會。
但是呢
那麼努力喬出時間
老婆大人J似乎忘了這
行之有年的Principle;
大概是因滿滿櫻花太撩人
讓人眼花撩亂、目不暇給;
跟她說要去《根津美術館》
她一直回:
「啊~什麼?什麼美術館?」
《根津美術館》是位在
東京最高級區域的青山,
也就是表參道旁,
原是東武鐵道創辦人
根津嘉一郎的私宅,
後改建捐作美術館。
東京的鐵路部份為私有,
是比較熟悉西武,
因為棒球的關係,
從小到大一直聽著這個名字;
想說有一天去西武球場看看。
為什麼選了《根津美術館》?
主要也是因為它在表參道旁,
逛了美術館後還可以去走走,
或作為若有“萬一”的Plan B。
表參道很好逛,
貌似小山陵的地形,
那邊高高,這邊低低;
光是逛大馬路兩旁的品牌精品店
融合著日式風格的Window設計,
就讓人逛不完、看不盡、買不起;
隨意走進小巷子,柳暗花明又一村;
帽子店、扇子店、絲巾店、眼鏡店…
當然還有不可缺的服飾店、紀念品店
各式各樣,每家店都好新奇、好特別,
充滿設計與美感;老婆大人J特愛的。
不過,這只是幾年前來時的印象而已。
為什麼來《根津美術館》?
另一個原因就是隈研吾;
因為看美術館,或博物館
不只是看展覽,也看建築。
順帶一提;
至今看過最棒最愛的美術館
就屬貝聿銘的《美秀美術館》。
真是心中無人能及,
好像應當也來寫一篇;
貝聿銘的設計,想必
這幾年也很難會有人超越。
隈研吾設計的建築不少
近期台灣也多得不得了,
若是勤勞一點,
隨處都看得到。
弱建築、逆建築、負建築…
說的都是一個概念:減法。
沒有很特別去喜歡隈先生
其實是比較喜歡安滕忠雄
但這不代表就不能看隈研吾,
這世界沒有什麼是absolute的。
喜歡安大師是因他對光的處理
與空間的塑造,感覺氣魄些;
但偏偏人家的作品不是在鄉下
就是在山裡。這大概也是一種
風格。
安滕忠雄、伊東豐雄和隈研吾,
比較這三位大師,是風格各異
也是一種旅行趣味。
回到主題。下午3點多,當我們
見識完了黑目川眼花撩亂的櫻花
立刻不計代價跳上計程車直奔
為的是趕在美術館關門前抵達。
銀兩不足口袋不深的可千萬別學
一趟計程車資足抵一客和牛燒肉。
但事實上我們黑目川才逛了一半;
即掰咖加鐵腿,去《根津美術館》
恰巧也只是一個稍作休息的藉口。
坐車來到《根津美術館》門前,
真的付了一客和牛燒肉的車資錢
走過知名竹林過道,在門前晃晃
一千三百元的門票價算是貴的了,
見老婆大人J沒啥異狀也就付了;
即來之,則安之,心誠則靈之~
《根津美術館》的主建物不算大
這大概也是隈先生的風格之一,
更是巧思。看上去是三層樓建築
老宅2006翻修改建,還算新穎
館內的“日式風格”挺濃厚的,
我說的日式,就是壓力不會太大,
安靜、舒服;雖然看展的人不少。
穿過主建築,我們來到後院庭園,
目標是後頭的餐廳“NEZU CAFE”
我們又再一次賞櫻賞到饑腸轆轆,
顧不了晚餐吃什麼就先在這解決。
進到庭園,像是進到另一新天地
安靜到外面的塵囂彷彿被隔絕了,
不過,日本好像到哪兒都很安靜,
要找一個喧囂的地方反而不容易。
餐廳是滿的,多數是優雅的貴婦,
等了一會,幸運地坐到靠窗位置,
不知是不是有人刻意安排的還是…
餐點很簡單,簡餐、沙拉和甜點,
我們點了一塊小蛋糕和漢堡肉排
不出意外,非常非常非常地好吃
滿足了味蕾,也填飽了空虛的胃。
隔壁座一位女士,是獨自一人
看完展覽悠閒地坐坐喝杯咖啡;
是很羡慕;好一個美麗的午後。
但不能久留,因為我們
偌大的庭園和展覽都還沒看!
隈研吾的設計大概只在主建物
美術館後方還有一大片的庭園,
走在東京高級區段的大宅花園,
城市裡的深幽曲徑,起起伏伏,
是尋幽探訪,柳暗花明又一春。
然後,小孩子穿梭林間的笑聲,
卻只聞其聲,不見其人,有趣!
原以為會看到滿滿的盛放櫻花,
卻只見一棵,就在餐廳的邊上,
想必櫻花並非王公貴族們的最愛
是有一點小遺憾。
而庭園底下的小池塘,原以為
是有多浪漫,卻感覺久未整理,
也是一點小遺憾。
走了這麼一圈,隨著暮色漸臨
約四點多,回到美術館內看展覽;
一個名為「百花繚亂」的香盒展,
好符合本次我們來東京的目的喔。
花了1300而不看展,不免太可惜。
香盒,就類似現代香精油的外瓶
古代用來盛薰香或線香的陶器皿,
中國很多皇帝像清乾隆就很愛用。
展室位在二樓,
看著有些香盒的介紹上寫著年代:
遼、金、明…等等,感覺特別怪。
不過,看展的人很多,非常羨慕~
有年紀近百的老夫妻,
勤作筆記的學生
來這邊約會的年輕人或OL;
羨慕日本有這麼好的場地和展覽。
而且說真的;
隈先生的設計其實也不是這麼難
美術館其實不用那樣的恢宏偉大,
展覽其實不需要是畢卡索或賽尚,
台灣其實也許就少這麼一點點的
概念。
老婆大人J很用心地把展看了,
掰咖加鐵腿的我只是走馬看花;
說真的只在展廳待了十幾分鐘
就坐在外廳椅子上當起拍照男
拿起手機隨興地拍了展廳一隅。
而後,去了Gift shop逛啊逛
卻才發覺能買的其實並不多,
買了一只幾隻蝌蚪魚的陶杯,
一張“不厭淡泊”的明信片,
後來回家還特別把它框起來,
但就是不告訴你我把它放在哪裡。
完成了行之有年的Principle;
回程時是往表參道的方向走
才又發現表參道變得好漂亮,
驚呼讚嘆又更進步了一些些。
無奈鐵腿加掰咖只能逛一下下
不能好好逛、好好買、買不起;
只好默默地朝地鐵站的地下道
走去。
#以上純旅遊經驗分享。
#旅行時間為三月下旬。
#最好留意美術館的開館時間;展廳內不能攝影。
如果喜歡請按 [讚] 或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