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晉江茶堂》之隱身巷弄裡的老房子客家菜 / 台北古亭
天冷除了吃鍋、吃補、吃辣
很奇怪地,還想吃一項;客家菜。
尤其是雨天。
大概是因為客家菜油脂較多、
粗飽樸質,有一種紮實感。
當然也代表著客家人
刻苦耐勞勤儉
很特殊的一味。
曾吃過幾次印象還不錯的客家菜
美濃、池上、竹東,
像是內彎老街上的客家板條,
就是那種很直接、不會給你拐彎抹角
不做作的感覺。
台北的客家菜好像不多。
這天,老婆大人J突發奇想
說想吃客家菜。
以前去過南京東路上的金山客家小館
但太遠,而我們只有兩個人。
說也奇怪,明明是間還不小的餐館,
客家菜卻常常說自己是“小館”。
於是Google找了
古亭站附近的《晉江茶堂》。
這就真的像是小館了;
顧明思義,在南昌路旁
一條小小的晉江街上;
之所以稱之為「茶堂」,
想必是因為「擂茶」之故。
巷子底有間《紅葉愛好燒》曾經去過,
所以對《晉江茶堂》特別有印象。
簡直就是一戶鄉下常見的老宅子,
若是去掉旁邊大樓不看的話。
這又是一個“宮崎駿動畫裡才會出現”的概念。
台北老房子其實不少,也有其魅力
希望不要逐漸變少才好,更不希望變假。
到的時候,才傍晚四點,
(是誰這時來吃晚餐的呀?)
雨滴滴答答下,
想不到大門緊閉,
僅一盞黃燈亮著,
還在門口喊了幾聲。
Google都說了,四點半才開始營業,
只好在旁邊咖啡店、騎樓下等著,
見一隻黃色胖貓走過,不理人
也來不及拍照。
想想是要走人,另外找店,還是繼續等下去
想不到老婆大人J展現了堅決的意志力
說要一直等到人來。
雨下著,貓來,和她玩躲喵喵
貓還是不理人。
過一會兒,
到門口瞅瞅,有人了,
問:「開始營業了嗎?」
兩個大姐,正在理菜,
互相望了望,說:「你們幾位?」
「兩位。」
店內純樸,
與店外契合。
旁邊還有大榻榻米座位,
但為了方便,還是選了最靠門邊
用裁縫機製成的桌子的座位。
大姐應當是新住民
來台灣應當也很久;
兩人聊得開心,什麼事都聊,
身為客人,聽得也舒心。
菜單遞上
點了必點的「梅干扣肉」、「客家板條」、「炒水蓮」,
和平時我們較少點的「蕃茄鮮魚煲」。
菜單仔細看,還有;
「黑椒駝鳥肉」、「炒檳榔花」
這什麼東西?
牆上也有「踏鱈尋梅」,
隱然表現出一絲現今已很少見的老闆的幽默古趣。
雖然餐點不算上乘,
就是一個set的概念
大概是為了料理方便;
但風味不錯,
反正就是巷子裡的一家日常餐館。
客家板條和炒水蓮。
梅干扣肉。
蕃茄鮮魚煲。
也因為天冷;
贈送的黃瓜湯,特別好喝,
而最精彩、最讓人想念的,
竟是飯後送的梅子兩粒
於是跟大姐買了一包回家。
見牆上張貼的報導
此店已經營許久。
用餐途中
有一中年男子進來,
和大姐們聊天。
就跟老婆大人J在猜;
此人莫非就是老闆?
用餐完畢,
客人陸續進來,店裡逐漸熱絡
我與老婆大人J坐捷運返家。
下次應該要找個人多的時候來。
晉江茶堂
台北市晉江街1號
02-8369 1785
估計熱門時段需訂位
如果喜歡請按[讚] 或分享
或加入《慢條斯理的風》粉絲團
延伸閱讀: